傣族人称呼男士是“猫多哩”,称呼女士是“骚多哩”。在西双版纳最后一天,我们走进了景洪曼丢傣家古寨,去感受一下傣家人的生活。在古寨门口,一位柔声细气的“骚多哩”迎接了我们。她一边带我们遍逛古寨,一边给我们介绍傣家人的生活习俗,最后领着我们走进她的家。
“骚多哩”告诉我们,走进傣家必须遵守“一脱、二摸、三不看”的习俗。“一脱”就是进入傣家门时要把鞋脱在门外;“二摸”就是摸一下客厅的吉祥柱,这样会给客人带来吉祥;“三不看”就是不能去看主人的卧室,卧室里有他们先辈的灵魂,被人看了,主人家就会有灾难。除此之外还不准在屋内照相。
我们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,一一照做。最后在“骚多哩”引导下在她的客厅落坐。客厅与厨房合二为一,除了卧室紧闭着门,家中所有一切都一目了然,只有茶几被一块桌布盖着,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。
傣族是一个无银不成婚的民族,傣家的嫁妆有“四宝”必备:银腰带、银手镯、银碗银筷子、银梳子……“骚多哩”热情上茶后介绍起家人情况和傣家婚俗,她的温柔可人赢得了众人的好感。一个小时后,“骚多哩”终于揭开了茶几上的桌布,谜底揭晓——原来是一桌子的银器,银腰带、银碗、银梳子、银酒杯、银首饰……应有尽有。
我终于明白了“骚多哩”极力渲染银器解毒、银器健身的目的。女人购物不惜血本,一条银腰带上万元,一个银碗几千元,最便宜的银件也要几百元。但只一会儿,这些银器就成了几个女游伴的囊中之物,最多的一对夫妻买了近两万元的银腰带、银酒壶酒杯等。我唏嘘她们一掷千金的同时,也怀疑这些没有正规发票和商标的银器的质量和价格。
古寨大门。
通往寨子的路。
古寨集市。
古寨服装店。
古寨银器作坊。
古寨里的“骚多哩”在制作银饰。
这些就是银腰带的“零件”。
古寨风情独特,欣赏一下是值得的,而掏钱买银器就不值了。
回家后上网搜索,得知从这里卖出去的银器不仅比正规市场上的价格高出许多,而且银的纯度也不是最高的,网上甚至还有在这里买银器被骗的帖子。感叹“骚多哩”的温柔真是一把利剑,那些买了银器的游客都被温柔地斩了。
提醒喜欢旅游的亲们,在景区切记四字真言——“多看、少买”。
评论